学习知识|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二 )



二、校园暴力可能有哪些形式?

根据现有的收集校园暴力数据的国际调查,教科文组织认为校园暴力有以下几种形式:

1.肢体暴力,是指由同龄人、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实施的任何形式的、带伤害意图的肢体攻击 。

2.心理暴力,即语言和情感上的虐待,包括任何形式的孤立、排挤、忽视、侮辱、散布谣言、编造谎言、起外号、嘲笑、羞辱和威胁以及心理惩罚 。

3.性暴力,包括性恐吓、性骚扰、违背意愿的触摸、性胁迫和强奸等,实施者为教师、学校工作人员或校友、同学 。

欺凌是一种重复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单个的孤立事件,可被定义为反复发生的针对某位受害者的故意和攻击性行为 。 它可以有各种形式:

1.肢体欺凌,包括踢、打和损毁财物;

2.心理欺凌,如戏弄、侮辱和威胁;或关系欺凌,包括散布谣言和抱团孤立;

3.性欺凌,例如使用与性相关的笑话、评论或手势取笑受害者,这在一些国家可能被定义为性“骚扰”;

4.网络欺凌,这是一种发生在网络上的心理欺凌或性欺凌形式 。 网络欺凌的例子包括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或发送旨在骚扰、威胁或针对他人的信息、图片或视频 。 网络欺凌还可能包括散布谣言、发布虚假信息、伤害性信息、令人难堪的评论或照片,或在线上网络或其他通信中排挤某人 。

三、校园暴力由谁实施?

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为学生、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 。 然而,现有证据表明,同龄人实施的暴力最为常见 。

四、儿童被欺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所有儿童都可能被欺负,但有证据表明,被认为在任一方面“与众不同”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欺负 。

主要因素包括外貌、种族、语言或文化背景、性别(包括不符合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社会地位和残疾 。
五、校园暴力的后果是什么?
1.对教育的影响
遭受欺凌会破坏受害者在学校的归属感,影响其继续接受教育 。 经常被欺负的儿童更有可能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局外人,更有可能想在完成中学教育后离开学校 。 被欺凌的儿童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儿童 。
2.对健康的影响
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会受到欺凌行为的负面影响 。 与欺凌行为相关的是较高的孤独感和自杀率、较高的吸烟率、酗酒率和吸食大麻率,以及较低的自我生活满意度和健康状况 。 校园暴力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和损害 。
六、如何避免校园暴力
1.家长积极应对
经常了解孩子校园内外的治安状况,多与孩子沟通;无论孩子是打人者或是被打者,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管理好情绪,避免以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以预防为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知识;积极与校方沟通,学会巧妙的给校方传达个人诉求 。

2.学校防患未然

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不要动辄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学校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未成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
3.社会构建网
社会各职能部门应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从法律层面,应完善立法,使校园暴力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从机制层面,应当建立起由政府统筹、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关爱特殊群体预防校园暴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
七、孩子被校园暴力后,家长如何解决
1.记录孩子被欺凌的细节,尽量多搜集证据,客观的记录事实 。

2.联系学校负责人,向孩子的校长、老师或学校辅导员寻求帮助 。 如果孩子受到身体攻击或受到伤害威胁,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并报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