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缓脉常见于哪些疾病,相对缓脉常见于哪些疾病( 四 )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 一般无症状 。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 , 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 , PR间期大于0.12秒 。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 , 无症状者 , 无需治疗 。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 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
4.原发病治疗 。
5.对症、支持治疗 。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 , 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 , 自觉症状消失 。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 , 自觉症状好转 。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 , 症状无缓解 。
什么是速脉 缓脉 停脉 间脉 相对缓脉是医学用语 , 指正在发热(尤其是高热)的患者 , 其脉搏的加快与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呈比例 。
患者体温每增高1℃ , 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次 , 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 。 而一般来说 , 患者体温每升高一度 , 脉搏要加快15-20次 。
【健康知识|缓脉常见于哪些疾病,相对缓脉常见于哪些疾病】相对缓脉常见于伤寒 。 但要注意一种情况 , 如果患者因为窦房结损害出现心动过缓 , 那么这种病人一旦发热也会表现“相对缓脉” 。


扩展资料:
相关治疗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 患者入院后 , 即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 , 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 , 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 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 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 , 退热后2周可轻度活动 。
应给予高热量 , 高营养 , 易消化的饮食 , 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 , 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 , 以补充发热期的消耗 , 促进恢复 , 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 , 少量多餐 。
退热后 , 食欲增加后 , 可逐渐进稀饭 , 软饭 , 忌吃坚硬多渣食物 , 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 一般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 。 应鼓励患者多进水分 , 每日约2000~3000ml(包括饮食在内) , 以利毒素排泄 。 如因病重不能进食者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
参考资料来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