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天花粉,中药材( 九 )


判别理化判别 取本品粉末2g , 加50%已醇20ml , 超声处置30min , 滤过 ,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瓜氨酸对是照品 , 加50%已醇消融 , 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 , 感化为对比品溶液 。 汲取上述供试品溶液6μ , 分自出机杼点于间一硅胶G薄层板上 , 以正丁醇-无水已醇-冰醋酸水(8:2:2:3)为展开剂 , 睁开 , 掏出 , 晾干 , 喷以茚三酮试液 , 在105℃烘至雀斑显色明晰 。 供试品色谱中 , 在与对比品色谱响应的地位上 , 显相反色彩的雀斑 。
炮制拣去杂质 , 巨细块分隔隔离分散,用水泡约六成透 , 捞出 , 闷润至表里湿度平均 , 切片 , 晒干 , 或用水洗净 , 捞出 , 晒至极干 , 捣成小块 。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浓 。 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9-15g;或入丸、散 。 外用:过量 , 研末撒布或调敷 。
留意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
1.《得配本草》:胃虚湿痰 , 亡阳作渴 , 病在表者禁用 。
2.《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
3.《本草汇言》:汗下以后 , 亡液而作渴者弗成妄投;阴虚火动 , 津液不可上承而作渴者 , 弗成概施 。
4.《木经逢原》:凡痰饮色白清稀者 , 忌用 。
各家阐述1.成无己:栝萎根 , 润单调者也 。 加上则津液通行 , 是为渴所宜也 。 津液缺乏而为渴 , 苦以坚之 , 栝楼根之苦 , 以生津液 。
2.《纲目》:栝楼根 , 味甘微苦酸 , 酸能生津 , 故能止渴润枯 , 微苦降火 , 甘不伤胃 , 古人只言其苦寒 , 似未深察 。
3.《本草汇言》:天花粉 , 退五脏郁热 , 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 , 肺火盛而咽肿喉痹 , 脾火盛而口舌齿肿 , 痰火盛而咳嗽不宁 。 若怒气之胁胀走注 , 肾火之骨蒸烦热 , 或痈疽已溃未溃 , 而热毒不散 , 或五疸身目俱黄 , 而小水若淋若涩 , 是皆炽热郁结而至 , 惟此剂能开郁结 , 降痰火 , 并能治之 。 又其性甘寒 , 善能治渴 , 从补药而治虚渴 , 从凉药而治火渴 , 从气药而治郁渴 , 从血药而治烦渴 , 乃治渴之要药也 。
4.《本经逢原》:栝萎根 , 降膈上热痰 , 润心中烦渴 , 除时疾狂热 , 祛酒瘅湿黄 , 治痈疡解毒排脓 。 《本经》有补虚安中续绝伤之称 , 以其有清胃祛热之功 , 火去则中气安 , 津液复则血气和而绝伤续矣 。 其性寒降 , 凡胃虚吐逆 , 阴虚劳嗽误用 , 反伤胃气 , 久必泄泻喘咳 , 病根愈固矣 。
5.《本草求真》:天花粉 , 较之栝楼 , 其性稍平 , 不似萎性急切 , 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 。 至《经》有言安中续绝 , 似非正说 , 不外云其热除自安之意 。
6.《药征续编》:凡渴有二证 , 烦渴者石膏主之 , 但渴者栝楼根主之 。
7.《医学衷中参西录》:天花粉 , 为其能生津止渴 , 故能润肺 , 化肺中燥痰 , 宁肺止嗽 , 治肺病结核 , 又善通行经络 , 解统统疮家热毒 , 疔痈初起者 , 与连翘、山甲并用即消;疮疡已溃者 , 与黄芪、甘草(皆须用生者)并用 , 更能生肌排脓 , 即腐败至深 , 旁串他处 , 不可敷药者 , 亦可自内发育肌肉 , 冉冉将脓排挤 。
8.《本经》:主消渴 , 身热 , 烦满 , 大热 , 补虚安中 , 续绝伤 。
9.《别录》:除肠胃中痼热 , 八疸身面黄 , 唇干 , 口燥 , 短气 。 通月水 , 止小便当 。
10.《日华子本草》:通小肠 , 排脓 , 消肿毒 , 生肌长肉 , 消扑损瘀血 。 治热狂时疾 , 乳痈 , 发背 , 痔痿疮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