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中国小麦主要产地和种植条件介绍( 三 )


5、青藏春冬麦区
青藏春冬麦区包孕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大部, 甘肃省西南部, 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 。 全区以林牧为主, 小麦栽种面积及总产量均约为天下的0.5%, 个中以春小麦为主, 约占全区小麦总面积的65.3% 。 70年月中期起, 在藏南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冬小麦开展敏捷, 西藏终年冬麦面积约占麦田总面积的40~80% 。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和吕都等地域, 阵势低平, 泥土肥美, 浇灌兴旺, 是本区次要小麦产区 。 农区普通海拔3300~3800米, 天气温凉, 夏无严冬, 冬无酷寒, 最冷月:平均气温-4.8~0.1℃, 相对最低气温为-25.1~13.4℃ 。 夏季气温较低而波动, 持续时间长, 冬小麦返青至拔节及抽穗至成熟均历两月之久;且日照时间长, 气温日较差大, 光合作用强度大, 净光合效率高, 产量也较高 。 冬小麦播期为9月下旬, 春小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均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成熟 。 全生育期冬麦长达330天左右, 有的直至周年方能成熟;春小麦140~170天 。 全区年降水量42~770毫米, 均匀约450毫米 。 个中藏南地域整年降水量280~764毫米, 平日500毫米左右 。 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250~590毫米, 春小麦为224~510毫米 。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 。 青藏高原泥土多高山土壤, 土层薄, 无效营养少 。 雅鲁藏布江流域两岸的次要农业区, 泥土多为石灰性冲积土, 柴达木盆地则以灰棕色荒凉土为主 。 冬小麦种类为强冬性, 对光照反响敏感 。 兴修水利, 平整土地, 精种细管, 改良浇灌前提以避免泥土盐渍化等为本区关键性减产办法 。 全区可分为青海环湖盆地、川藏高原及青南藏北3个副区 。
6、北部冬麦区
北部冬麦区包孕河北省长城以南, 山西省中部和东南部, 陕西省长城以南的北部地域, 辽宁省辽东半岛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 甘肃省陇东地域和北京、天津两市 。 全区麦田面积和总产量辨别为天下的9%及6%左右, 约为本区粮食作物栽种面积的31% 。 小麦均匀单产低于天下平均水平 。
北部冬麦区地处冬麦北界, 除河北省境内大部为平原及辽宁省内地为丘陵区外, 海拔750~1260米 。 泥土有褐土、黄绵土及盐渍土等 。 个中以褐土为主, 腐殖质含量低, 但质地适中, 通透性和耕性优越, 有深沉熟化层, 保墒、耐旱 。 大陆性气候的特性分明, 最冷月平均气温-7.7~4.6℃, 相对最低气温-24~20.9℃, 一般年份冬麦根本能够平安越冬, 但年际间变率大 。 高温年份冻害时有发生, 冬、春麦区交代边沿地带冬小麦冻害尤重 。 年降水量440~660毫米, 多会合在夏、春季, 7月至9月降水量占整年的44%左右 。 小麦生育期降水量143~215毫米 。 旱害较重, 春旱尤甚 。 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为主, 个中旱地多为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制在浇灌地域有所开展 。 种类范例为冬性或强冬性, 对光照反响敏感, 生育期260天左右 。 病害有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 黄矮病等;虫害以地下害虫及红蜘蛛、麦蚜等为主 。 旱地9月上中旬收获, 浇灌地9月20日左右;成熟期平日在6月中下旬, 多数晚至7月上旬 。 增强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土保持, 兴修水利, 增施肥料, 选用抗寒、耐旱种类, 是本区小麦减产的要害办法 。 全区可分为燕(山)太(行)山麓平原、晋冀山地盆地和黄土高原沟壑3个副区 。
7、黄淮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包孕山东省悉数, 河南省大部(信阳地域除外), 河北省中南部, 江苏及安徽两省淮北地区, 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域, 山西省西南部和甘肃省天水地域 。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辨别占天下麦田面积和总产量的45%及48%左右, 约为全区粮食作物栽种面积的44%, 是中国小麦次要产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