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等高线怎么看,等高线旁边的数字是什么


如何看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辨别地形
1、密集陡坡,稀疏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 上疏下密为凸坡;上密下疏为凹坡;

2、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
3、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4、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5、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也叫山的垭;
6、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即凸低为高);
7、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即凸高为低);
8、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对山脊线相对的地方) 。
二、等高距常识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用等高距表示,通常为20米 。 不同地图,等高距可能不同 。 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一是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高度相等并各自闭合;二是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 。
等高线间隔大的坡度缓,间隔小的坡度大;三是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的形状相似 。
【学习知识|等高线怎么看,等高线旁边的数字是什么】等高线的种类和作用 。 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四种;首曲线是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间曲线是用以显示曲线所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助曲线是用以显示间曲线还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计曲线是便于在图上计算高程,从高程面算起,每逢等高距五倍处的首曲线描绘成粗实线 。
三、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1、判断五大类地形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广阔平坦;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顶部(内部)明显稀疏;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坡度比较和缓);
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弯曲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形状: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判断河流流向: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平行山地中形成平行水系(山河相间) 。
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因此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在山中行进,如需要寻找水源,首先要下到山谷中 。
②水系流向: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时,流向与地下水位线凸出方向一致 。 在户外,能够通过等高线快速准确判断水系的流向,会让你准确辨别下游方向,快速找到水源 。
③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大概流域面积,这样即可据酌情制定是否横渡的路线规划 。 在多雨季节,我们在集水线的半山腰也有很大机会找到水源 。
④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及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 此辨识有助于户外溯溪过程中查看地形与水位落差等,水流速,可否横渡等,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
⑤河流外力作用: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 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切割)作用为主,河谷多成“V”形,沉积物多体积大,重量大,河床多卵石为主;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旁蚀作用为主,河谷多成“U”形,沉积物多体积小,重量轻,河床多沙土或粘土 。 (如下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