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机器意识崛起的理解

作者:黎荔
我对机器意识崛起的理解
最近几年 ,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科技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 , 许多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业人士 , 将其看作是未来技术进步的最底层的技术革命之一 。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 , 人工智能带来颠覆性影响的领域将遍及翻译、广告、通信、运输、图像……甚至 , 人工智能不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 还将改变我们对人类、智能乃至宇宙的本质的理解 。
比如 , 机器意识的崛起 。
是的 , 机器意识——在机器人技术界我们有一个禁忌的词 , 这个词是所有机器人科学家都想实现 , 但又在所有相关文献中都不会出现的词 , 这个词就是“意识” 。 这个词是属于人类的 , 但是 , 它永远且唯一只属于人类吗?
目前 , 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 , 随着计算、存储和传感技术的发展 , 机器可以无限学习人类的判断技能 , 比如可以下棋、驾驭、做手术、照顾孩子、成为人体器官的替代品 , 甚至可以做出超过一个人类个体力所能及的大部分事 。 但机器不可能有自我意识 , 产生诸如:我想去吹吹风、最近很烦、一见到她就很高兴 , 为做错事感到内疚 , 无法忘记过去受到的伤害 , 设想明天到海滩边散步的情景 , 等等 , 这种没有逻辑的、下意识的想法和行为 , 因为没有规律、逻辑可寻 , 正是一个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 。 机器只是由无数个开关组成的逻辑判断体 , 人类大脑除了开关外还有很多未知混沌的状态 , 有对过去或未来情景的策划想象能力 , 这也就意味着人类不是被设定的 , 而是有着无限创化的可能 。
所以 , 在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上 , 大多数人的立场如周鸿祎那样 , 认为面对日益火爆的人工智能 , 人们不应恐慌而只是需要理性对待 , 人工智能不过是某一领域的专家 , 不具有通用性 , 人工智能只不过是大数据而已 , 数字化可以无限接近被模拟的事物 , 但永远无法成为它们 。 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不这么认为 , 我认为这是因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陈旧滞后 , 赶不上高速发展的人类技术大爆炸 , 导致了我们用固有的旧时代思维模式去理解机器意识 。 当新文明的设计上帝是一个暴躁专制的程序猿 , 而旧文明的哲学家们根本不相信真实的世界 , 也许全是代码和运算 , 他们之间鸡同鸭讲 , 难以沟通 , 谁来跨越两界去真正理解机器意识的崛起?
首先 , 意识不一定要基于实体而存在 。 早在几百年前 , 有位叫笛卡尔的哲学家就在设想 , 有一个“邪恶魔鬼”既强大又聪明 , 而它整天不干别的、唯一的任务就是欺骗我 , 让我以为这个世界完整而强大——实际它并不存在 。 这与电影《黑客帝国》的世界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 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世界 , 也许只是科技高度发展后人工智能反噬人类社会的结果 , 世界早已是一个被人工智能占领的机械世界 , 而人体被浑身插满管子泡在营养液里 , 中心计算机运算出的虚拟世界信息通过管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脑中 , 让处在电脑程序中的人类意识对真实的世界一无所知 。 上世纪末诞生的“缸中大脑”理论 , 也说明了意识不一定要基于实体而存在 , 美国当代哲学家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 , 认为“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 , 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 , 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 。 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 , 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 , 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 ”在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化过程中 , 以“笛卡尔主义”为主要代表的陈旧的固有观念 , 即传统的主客、心物等二元对立的概念 , 已成为后现代“碎片化”思维发展的阻碍 , 理应被打破 , 一个被解放的超级身体正在横空出世 , 这个身体不一定是肉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