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小池是哪个省,黄梅县小池镇人口


小池 在什么地方小池镇 , 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东南部 , 湖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 , 长江与京九铁路交汇处 , 紧挨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 , 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隔江相望 , 是湖北省经济特区城镇、副县级镇、建制镇 。

《小池》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小池》这首诗描写的是荷花池塘及其周边的景色 。 原文如下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 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 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
扩展资料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 , 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 , 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 , 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 , 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 , 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 , 将树阴投入水中 , 明暗斑驳 , 清晰可见 。
第一句描写泉水悄然无声的流出一股细流 。 一个“惜”字 , 就让原本寻常的景立马飞动起来 , 变得灵动有趣!

第二句 , 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 , 遮住水面 。 一个“爱”字 , 似乎让原本无情的景物变得有情了 , 诗歌舍形取影 , 表现水面上的婆娑弄影 , 十分空灵 。

第三、四句 , 缩小焦点 , 描写立在小荷及荷上的蜻蜓 。 小荷刚把嫩尖露出水面 , 蜻蜓却捷足先登 , 立在上面 , 领略春光 。 一个“才露” , 一个“早有” , 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 , 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


小池 , 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地方的景色《小池》是宋朝(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原文为: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 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 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杨万里曾于常州任职 , 这里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鲜 , 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 , 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
一天他来到池塘边 , 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 , 杨柳拂水、影映碧波 , 小荷刚刚钻出水面 , 几只蜻蜓或站或飞 , 虽没有粉红色荷花的点缀 , 倒也清新可爱 。 杨万里诗兴高涨 , 即成小诗一首 。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 , 字廷秀 , 号诚斋 。 汉族江右民系 。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 南宋大臣 , 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诗人” 。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 , 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 , 杨万里登进士第 , 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 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 , 官至宝谟阁直学士 , 封庐陵郡开国侯 。 开禧二年(1206年) , 杨万里病逝 , 年八十 。 获赠光禄大夫 , 谥号“文节” 。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 , 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 , 被誉为一代诗宗 。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 , 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 , 且以此见长 。 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 著有《诚斋集》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