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有哪些症状表现,糖尿病有哪些日常表现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一般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除1型糖尿病外,发病急,症状典型 。二型糖尿病起病缓慢,常有以下非典型症状:不明原因的口干口渴;不明原因的体重迅速下降;肥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 。视力丧失或模糊;双脚趾麻木或刺痛;恶心、呕吐或腹痛,找不到胃肠道疾病的原因;四肢或腰部疼痛等 。总之,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考虑糖尿病,进一步检查自身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早诊断早干预 。
说到中医的糖尿病,很多人都会想到“止渴”这个词 。糖尿病字面意思是消瘦口渴,常被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减肥 。在我看来,“解渴”只是糖尿病的一个阶段 。随着中医对疾病认识的加深,现在认为糖尿病往往从肥胖开始,逐渐发展为“脾疖”,最后演变为“止渴”,引起各种并发症,这与西医的观点基本一致 。

高血糖有哪些症状表现,糖尿病有哪些日常表现

文章插图
中医把糖尿病分为“脾疖”和“消疖”两大类 。“脾疖”是常见类型,占80%以上 。这部分患者以肥胖为特征,常伴有血脂、血压、尿酸水平异常,且多为型糖尿病患者 。“消痈”主要见于I型糖尿病(包括儿童I型糖尿病和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等 。),其主要特点是发病时体重减轻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郁、热、虚、失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糖尿病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并发症期) 。
古人认为“肥胖不是病”,不需要治疗 。另外,过去没有检测血糖和尿糖,只能通过糖尿病的症状来判断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起步太晚 。此时患者病情已变得严重,甚至出现各种并发症,自然治疗效果不佳 。现代中医借鉴西医对糖尿病的诊断 。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整个治疗过程以辨证为主 。根据病情的不同类型和阶段,早期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高血糖有哪些症状表现,糖尿病有哪些日常表现

文章插图
中药在降血糖方面非常可靠 。
虽然中医在降血糖、改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糖尿病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再好的药也抵消不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五驾马车”理论在中西医学中都普遍适用 。
对于糖友来说,除了听从医生的建议,还必须加强自己的糖尿病知识 。无论吃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能以为有了药就万事大吉了 。医学发挥作用的大前提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的饮食控制、运动和减肥 。饮食要严格限制热量,低盐低脂 。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步行、跑步等项目,也可以练习太极拳、五禽戏 。日常血糖监测至关重要 。自我管理的核心在于坚持,一天都不能放松 。
必须明确,中医不是万能的,必要时需要西医 。如患者胰岛功能已严重衰竭时,应同时联合西药,必要时给予胰岛素;在糖尿病晚期,如果四肢坏死,就需要截肢 。当肾病发展到末期,只能依靠透析等方法维持生命 。对于胰岛功能接近衰竭的I型糖友来说,糖的控制必须依靠胰岛素,中药的作用是提高体质 。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控制饮食,少吃胆固醇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汁、蛋糕、动物内脏、
安全且可接受 。中药副作用少,安全性更好 。此外,在糖尿病前期,中医治疗的优越性还体现在患者更容易接受 。心理上,中国人对糖前期服用降糖西药普遍有抵触心理,但对中药调理没有抵触心理,良好的用药依从性也是有效治疗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应用中药可以有效阻断糖尿病的形成 。
糖可以同时解决很多疾病 。糖尿病确诊后,中医也能发挥作用 。比如一些无法控制的血糖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肝源性糖尿病和类固醇糖尿病等 。),结合中药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糖尿病的早中期,单纯应用中药复方即可控制病情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 。现代医学只能一对一、点对点治疗,通常一种症状需要一种(有时是几种)药物 。中医重在各种疾病的同步调整和整体治疗,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一个复方可能解决一系列问题 。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早中期长期使用中药,既能维持血糖稳定,又能预防并发症 。即使有并发症,中医依然大有可为 。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肾病、眼底疾病等微血管病变,以及胃轻瘫甚至严重的胃轻瘫,中药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
金达颗粒是在“单纯二甲双胍加金利达颗粒治疗2型疗效差”的基础上,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开发的创新中药
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循证证据”列入新版指南用药,推荐二甲双胍单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津力达颗粒治疗 。
【高血糖有哪些症状表现,糖尿病有哪些日常表现】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教授牵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美国芝加哥大学中药研究室等多家单位参与完成的“192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津力达颗粒后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颗粒使用3个月可使糖化血红蛋白进一步降低0.92%,空腹血糖降低1.34mmol/L;减少腰围、降低体重指数,并显著改善口干口渴便秘乏力等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对减缓并发症发生有潜在的治疗优势 。2017年发表在《糖尿病杂志》的“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试验分层分析”研究论文,显示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更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