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奉阳是哪个省,辽宁阜阳市


奉阳在哪 阳姓 一、姓氏源流
阳(Yáng 阳)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源于东周,以国名为氏 。 据《姓考》载,周代有附庸方国、阳国(在今山东省青州市东南),其地与齐国接壤 。 东周惠王时,阳国被齐国灭掉,齐人迁入其都,原阳国君主的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遂成阳姓 。
2、出自姬姓,源于东周,以封邑名为氏 。 据《广韵》载,东周时,周景王姬贵封其少子樊于阳邑(今河南省济源县),世称阳樊 。 后为避周乱奔燕,遂以原封邑命姓,成为阳姓一支 。
3、出自代北莫胡卢氏三字姓所改 。 据《通志·氏族略》载:“莫胡卢氏,代人,(魏)孝文改为阳氏 。 ”
得姓始祖:阳樊 。 阳姓出自姬姓,在公元前544年后的周景王时,景王姬贵将自己的小儿子樊封在阳邑(今河南省济源东南),世称阳樊 。 周景王少子的后裔因为躲避内乱来到燕国,并以原来封邑名中的阳字作为家族姓氏,遂成阳姓 。 阳氏后人多奉阳樊为阳姓的得姓始祖 。
二、迁徙分布
(缺)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 大约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间,阳国被邻国齐国吞并,阳国灭亡后,阳国的子孙,为阳姓是周景王的后代 。 阳国原是周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所在地在今天的山东省沂水县的南了怀念故国,就以故国为姓而姓了阳 。 另外,关于阳氏的源流,《姓考》一书曾经指出,阳是古国的名称,周惠王时,齐国人过侵略迁入阳国,阳国亡,子孙就以国为姓 。 而《通志·氏族略》上则说,阳国与齐国邻近,闵二年,齐人入侵,阳国子孙就以国为氏 。 此外,《广韵》上说,周景王封小儿子阳樊于阳,他的后裔为了避周时之乱,迁到燕国,以故国命姓 氏,望族出于玉田 。 也就是说,阳氏子孙的发祥之地就在现在的山东省沂水县的南部 。 阳姓是周景王的后代 。 阳国原是周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所在地在今天的山东省沂水县的南方 。 大约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间,阳国被邻国齐国吞并,阳国灭亡后,阳国的子孙,为了怀念故国,就以故国为姓而姓了阳 。 另外,关于阳氏的源流,《姓考》一书曾经指出,阳是古国的名称,周惠王时,齐国人过侵略迁入阳国,阳国亡,子孙就以国为姓 。 而《通志·氏族略》上则说,阳国与齐国邻近,闵二年,齐人入侵,阳国子孙就以国为氏 。 此外,《广韵》上说,周景王封小儿子阳樊于阳,他的后裔为了避周时之乱,迁到燕国,以故国命姓氏,望族出于玉田 。 也就是说,阳氏子孙的发祥之地就在现在的山东省沂水县的南部 。
三、历史名人
阳 货:名虎,字货,是春秋时鲁国人 。 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几代掌握鲁国朝政,而这时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 。 季平子死后,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 。 后来他与公山弗扰共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 。
阳 尼:字景文,北魏无终人,少好学,博通群籍,征拜秘书著作郎 。 尼一生著书数千卷,所造《字释》数十篇,未就而卒 。
阳 介:阳尼之子,字天佐,奉朝请冀州默曹参军,早卒 。 尼从子鸣鹄、季智,前后为幽州司马 。 尼从子荆,有吏能,任范阳太守.尼从子延兴,任函州敕史 。
阳 藻:避尼从孙,字景德,粗通经史,历官宁远将军、领统军,外御内抚,甚得局边之称 。 尼从孙诠之,字子衡,曾任司徒行参军 。 尼从孙璠,任通直散骑常侍 。
阳 城:字亢宗,唐代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人 。 唐德宗时,他出任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刺史 。 当时道州一带多矮人,身高不过3尺,历来的地方官把这些矮人作为特产土贡献于朝廷,专供朝廷取乐玩耍 。 阳城上任后,看到这种不人道的行为甚为愤怒,他上疏陈述了历年因贡矮奴给道州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要求皇帝免除这项陋规 。 唐德宗看后遂同意停止当地土贡 。 道州百姓听到这一消息无不感恩戴德 。 后来,民间便把阳城奉为福星,将他塑造成为天官模样,一身朝官装束,一派和颜,充满了福运和财气,这也表达了人民对阳城的崇敬之情 。 现在,阳城的故乡夏县庙前镇还保留有他的墓冢和祭祀他的阳公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