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喘止咳的药有哪些,止咳平喘药见效最好的


哪些药物具有平喘化痰止咳比较好 咳嗽证是肺脏病变的典型症状, 经常由外邪侵袭或者其它病变造成肺功能下降而导致的;喘证由风寒或者痰热等邪壅于肺, 肺气郁闭不宣, 气失宣降导致 。 两证常一块出现为咳喘证, 而临床上止咳平喘药类别繁多, 因此怎样选择用药是治好该病的关键 。 1.祛痰灵:又名复方鲜竹沥, 清热解毒, 化痰止咳 。 用于痰热咳嗽、痰黄稠、咳而不爽、喘急、面红烦热口干、大便干结、尿短赤、苔黄腻 。 2.急支糖浆:清热解毒, 宣肺祛痰, 可以解毒、化痰止咳, 无不良反应 。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夜里阵发性咳嗽 。 本品稍有沉淀, 振摇后服用 。 3.喘舒片:起效快, 具有温肾纳气、化痰定喘之作用 。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尤适合于喘息型气管炎 。 4.消咳喘:又名消咳喘糖浆, 性温, 味辛苦, 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感冒咳嗽 。 忌烟酒辛辣之品 。 5.首乌喘息灵: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益精、清肺热、润肾燥之作用 。 用于喘息型和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 服用时须禁止食用刺激性和油炸饮食 。
止咳平喘药有哪些 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和止咳平喘药3类 。 ①温化寒痰药 。 药性温燥, 主要用于寒痰犯肺所致的喘咳痰多、色白、质稀, 口鼻气冷, 或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成块、舌苔白腻, 以及痰湿阻滞经络所引起的关节酸痛、痰核流注、瘰疬, 或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中风痰迷、癫痫惊狂等证 。 常用药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白前、桔梗、旋覆花等 。 ②清化热痰药 。 药性寒凉, 主要用于热痰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痰稠色黄, 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 以及痰火上扰的心烦不安、痰迷心窍的中风、癫狂, 或痰火凝结、瘿瘤瘰疬痰核等证 。 常用药有前胡、瓜蒌、浙贝母、川贝母、天竹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海藻、昆布、胆南星、黄药子、礞石、胖大海、猪胆汁、罗汉果、木蝴蝶、冬瓜子等 。 ③止咳平喘药 。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失宣降、痰壅气逆的咳喘证 。 常用的药物有杏仁、紫苏子、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矮地茶、鼠曲草、洋金花、百部、紫菀、款冬花、白果等 。 此外, 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痰热急惊、湿热水肿、肠燥便秘等证 。
有哪些中药属于止咳平喘药? 化痰平喘药
凡功能化除痰涎, 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 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咳喘每多夹痰, 而痰多亦每致咳喘, 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合并介绍 。 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 或虽属化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 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痰作用 。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 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凡内伤外感的病症, 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 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 进行适当的治疗, 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 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
2. 咳嗽而咯血时, 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 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
3. 麻疹初期虽有咳嗽症状, 应注意 。
这里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三部分 。
温化寒痰药
温化寒痰药多属温性, 适用于寒痰、湿痰的症候, 如咳嗽气喘、痰多稀薄, 以及肢节酸痛, 阴疽流注等病症 。 为了加强疗效, 此类药物常与温散寒湿的药物同用 。 如属阴虚燥咳, 或有吐血、咯血病史, 应当慎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