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方式有哪些,教学评价八种方法


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类型的评价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 , 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 [2]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 , 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 ,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 。 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 , 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 。 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 , 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 二则 , 适当安置学生 。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 , 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 , 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 , 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 , 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 。 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 , 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 , 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 。 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 , 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 , 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 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 , 概括水平较高 , 测验内容范围较广 , 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 次数较少 。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 , 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 [3]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 , 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 , 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 。 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 , 激发竞争意识 。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 , 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 , 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 , 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 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 , 主动学习 , 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 , 调整自我 , 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
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1)绝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 , 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 , 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 , 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 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 , 主动学习 , 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 , 调整自我 , 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

(2)相对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 , 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 , 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 。 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 , 激发竞争意识 。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 , 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 。 在这种方法中 , 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 , 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 , 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如将学业测验结果与智能测验结果相比较 , 根据二者的相关程度确定学生的努力程度等) 。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 力图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 。 但是 , 它只是使评价对象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 , 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 , 亦无评价对象间的相互衡量 , 容易导致信度降低 , 学生自我满足 , 因此常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