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日本小叶常春藤组织培养


日本小叶常春藤组织培养日本小叶常春藤为常春藤属中耐寒性较强的品种 , 植株生长健壮 , 茎叶浓绿 , 节间短粗 , 组织充实 , 露地越冬性能良好 , 在笔者所在的扬州地区已经受了-10℃至-15℃的低温考验 。 霜后茎叶略披红晕 , 为不可多得的冬绿型垂直绿化材料 , 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采用茎节、叶片为外植体 , 进行组织培养无性系快繁 , 可有效解决生产应用过程中种源稀少、繁殖速率低的矛盾 。

材料与方法

采用多年生日本小叶常春藤一年生茎枝的茎节和叶片为外植体 。 茎节外植体初代培养 , 材料截成厚0.5厘米的小段 , 叶片外植体切为0.4×0.5厘米的方块 。 培养温度25℃ , 光照强度2000lx , 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 。

技术及应用

茎节外植体带菌度较高 , 但组织发育充实 , 故以中等强度灭菌剂处理为好 , 即70%酒精0.5分钟+0.1%升汞10分钟 , 污染率为29.2% 。 若将0.1%升汞处理时间增加至15分钟 , 虽污染率下降至12.5% , 但杀伤率将上升 , 总体存活率反而会下降 , 故不适合采用 。 茎尖外植体因其组织幼嫩 , 试验中虽使用最低强度5%的次氯酸钠处理15分钟 , 褐变死亡率仍高达72.9%;再降低灭菌强度 , 虽死亡率可以下降 , 但污染率又上升 , 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掌握 , 故外植体的选用以茎节为宜 。

初代培养效应与取材时期密切相关 。 4月初正值露地栽培植株萌芽期 , 接种后外植体萌发率最高 , 达82.4%;5月上旬取用的为当年萌生新梢 , 材料带菌度低 , 故接种后污染率最低 , 为20.1%;7月底进入高温多湿的梅雨季节 , 外植体带菌度急剧上升 , 灭菌困难 , 材料污染率上升 , 高达89.4% 。 故日本小叶常春藤的茎节组织培养 , 外植体取用时间以4月初到5月上旬为宜 。

组织培养中 , 生长素和细胞激动素的添加 , 均以低浓度为宜 。 初代培养基以6-BA1.0毫克/升-1+2.4-D0.1毫克/升-1为好 , 诱芽率可达90.5% ,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 诱芽生长量达1.2厘米 , 呈极显著变异水平 。 继代增殖培养 , 在6-BA1毫克/升-1水平 , 生长素配比量仍以低水平为宜 , 生长素类别以NAA优于2.4-D , 试验范围内以MS+6-BA1.0毫克/升-1+NAA0.01毫克/升-1的增殖系数为高 。

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 接种3天叶片卷曲增厚 。 这不仅和6-BA/NAA相对比值有关(1∶3>1∶2>1∶1) , 且和其绝对用量水平紧密相关 , 综合试验结果以MS+6-BA1.0毫克/升-1+NAA3.0毫克/升-1时最高 , 达82.4% 。

茎节培养过程中 , 经多次继代繁殖 , 发现有皱叶性状变异的个体出现 。 同样的性状变异 , 在其他常春藤物种中有选育成新品种的应用范例 , 若能将变异性状加以分离、固定 , 并扩大繁殖 , 在提高其观赏特性上具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不失为一条途径 。 若能将组织培养技术和辐照诱变等育种手段相结合 , 则对常春藤育种研究有很大帮助 。
【【常春藤】日本小叶常春藤组织培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