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羊蹄根与土大黄的区别 土大黄种植技术


羊蹄根也叫牛耳大黄, 中药名 。 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根 。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台湾、广西、贵州等地 。 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通便杀虫之功效 。

【种植】羊蹄根与土大黄的区别 土大黄种植技术

文章插图
羊蹄根与土大黄的区别:
【【种植】羊蹄根与土大黄的区别 土大黄种植技术】 羊蹄根多年生草本, 高50-100cm 。 根肥厚, 黄色, 有酸味 。 茎直立, 通常不分枝, 具浅槽 。 叶互生;托叶鞘膜质, 管状, 常破裂;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长12-18cm, 宽2-4.5cm, 先端短渐尖, 基部渐狭, 边缘有波状皱褶, 两面无毛 。 花多数聚生于叶腋, 或形成短的总状花序, 合成一狭长的圆锥花序;花被片6, 2轮, 宿存;雄蕊6;柱头3, 画笔状 。 瘦果三棱形, 有锐棱, 长2mm, 褐色有光泽 。 花果期6-8月 。

【种植】羊蹄根与土大黄的区别 土大黄种植技术

文章插图
多年生草本 。 根肥厚且大, 黄色 。 茎粗壮直立, 高约1米, 绿紫色, 有纵沟 。
根出叶长大, 具长柄;托叶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 长15~30厘米, 宽12~20厘米, 先端钝圆, 基部心形、全缘, 下面有小瘤状突起;茎生叶互生, 卵状披针形, 至上部渐小, 变为苞叶 。
土大黄的叶(土大黄叶)亦供药用, 另详专条 。
土大黄圆锥花序, 花小, 紫绿色至绿色, 两性, 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6, 淡绿色, 2轮, 宿存, 外轮3片披针形, 内轮3片, 随果增大为果被, 缘有牙齿, 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子房1室, 具棱, 花柱3, 柱头毛状 。 瘦果卵形, 具3棱, 茶褐色 。 种子1粒 。 花、果期5~7月 。

【种植】羊蹄根与土大黄的区别 土大黄种植技术

文章插图
土大黄种植技术:
一、土壤
土大黄比较适合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性能较好的砂质土壤上栽培 。 切忌连作, 否则会导致品种的退化和生长的缓慢 。
二、种植
通常用种子繁殖 。 在清明时节左右进行育苗, 翻耕做畦, 顺畦每间隔20厘米翻沟 。 然后把种子种入沟内, 再使用锄头进行覆土, 等其发芽 。
三、光照
应在一年四季都保持充足的光照和照明 。 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它的新陈代谢, 增加其药用价值 。 反之则可能出现发育迟缓, 甚至生长枯黄等现象 。
四、施肥
种子种下后要施足够量的基肥, 并在生长期间和收割完成后应及时追尿素、肥料, 每亩约10公斤左右为宜 。 冬季时段土壤上冻之前应浇冷水, 并且上面覆盖一层圈肥, 便可以让老根安全过冬 。
五、浇水
微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它的健康, 比较能耐干旱 。 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湿润, 可以增加出苗率 。 雨季时段应注意排水, 防止出现乱根的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