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什么?

整体观念就是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的想法 。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 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 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
 
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 , 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 , 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 。 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 。 每个脏腑、组织和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 , 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 这就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 也就是说 , 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 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 , 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 , 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 人体的这种统一性 , 是以五脏为中心 , 配以六腑 , 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 , 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 五脏是代表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 , 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之中 。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 通过经络系统 , 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 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 , 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 , 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 , 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 , 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 。 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 , 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 , 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 , 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 , 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 , 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 。 一般来说 , 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 , 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 。 由于脏腑、组织和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 因而就决定了在诊治疾病时 , 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 , 来了解和判断其内在的病变 , 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 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在治疗局部病变时 , 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 采取适当的措施 。 如 , 心开窍于舌 , 心与小肠相表里 , 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 。 它如“从阴引阳 , 从阳引阴 , 以右治左 , 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病在上者下取之 , 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等等 , 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
 
·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和谐、协调和统一 ,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 既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 , 又注重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 所谓外界环境是指人类赖以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 现代系统论认为:生命系统包括细胞、器官、生物体、群体、组织、社区、社会 , 以及超国家系统8个层次 , 在环境中 , 根据不断变化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 调节无数的变量而维持生存 。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 , 天的含义大体有三:一是指自然之天 , 二是指主宰之天 , 三是指义理之天;人的含义大体有二:一是指现实中认知的主体或实践主体 , 二是指价值意义上的理想人格 。 天人关系实质上包括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 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认为:天人一气 , 整个宇宙都统一于气 。 天和人有着物质的统一性 , 有着共同的规律 。 中医学根据朴素的唯物主义“天人一气”的“天人合一”说 , 用医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材料 , 论证并丰富了天人合一说 , 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素问·咳论》)的天人一体观 , 强调“善言天者 , 必有验于人”(《素问·举痛论》) , 把人的需要和对人的研究放在天人关系理论的中心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