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调养,该大补还是该忌口


术后调养,该大补还是该忌口

文章插图
术后调养,该大补还是该忌口
补太猛 产妇出院后发高烧【术后调养,该大补还是该忌口】 26岁的阿美(化名)产后6个月时,被诊断出良性的胰体尾黏液囊腺瘤,到广东省中医院肝胆胰腺外科做了腹腔镜胰体尾的切除手术 。手术很成功,阿美5天后就出院了 。先后经历了生产和胰体尾这种大手术,家人都觉得阿美应该好好补一补,于是把市面上一些常见的补品诸如虫草、红参、鱼翅、燕窝、灵芝还有老母鸡炖汤之类的统统吃了个遍 。不料,出院一个月之后,阿美开始发高烧,只得再度回到医院就诊 。
这是广东省中医院术后调养门诊蔡炳勤教授遇到的一个病例 。最终阿美在CT等检查后排除了肠梗阻的嫌疑,医生两剂中药下去,烧就退了 。蔡教授介绍说,像这种手术后因为饮食上的不当导致的疾病复发,在中医理论中称为“食复” 。而且这种情况在术后患者中并不少见 。
以往人们凭经验认为,做手术是一件很“伤身”的事情,会造成人体的一些机能亏损和营养流失,因而在术后应该“大补” 。广东省中医院术后调养门诊的何宜斌医生对此深有感触 。他说,过去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很多人的营养都跟不上,所以在大病初愈后选择“大补”有一定的道理;而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甚至都出现了营养过剩 。若是原本就营养过剩,又在手术后大吃大补,结果适得其反,反而不利于术后的恢复 。
蔡教授还接触过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性患者,做了胃部手术之后,由于过度进补花胶、鱼翅等,导致腹胀、大便不出、浑身乏力,越补精神反而越差 。蔡教授给他开了一些包括枳术汤在内的中药方剂,慢慢调理脾胃,才使这位病人逐渐恢复 。蔡教授说,术后脾胃虚弱,要是强烈的进食、进补,脾胃不能胜任,就出现了疾病容易复发的情况 。术后猛补,是关于术后调养的一个主要的误区 。
术后调理 调养身体也要调节心理 2012年,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约41.5%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于出院后,其中75%发生于出院后14天内,且出院后并发症与患者死亡率相关 。
与过度进补的患者相反,有些病人则在术后“什么都不敢吃”,变得消瘦,同样不利于术后的恢复 。除了饮食方面,手术后还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症状 。如发热、排汗异常、睡眠障碍、疲劳综合征等,都是很常见的术后症状 。
除生理症状之外,患者在术后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心理方面的不适 。特别是做过器官切除或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这方面的症状会更重一些 。
蔡教授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科手术是用一种新的解剖畸形,来代替原来的病理畸形 。比如有人的胃幽门狭窄,这就属于病理畸形,手术后切除狭窄部位,人体要适应这种新的解剖畸形,需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 。术后调养意味着要了解做了手术以后会出现一些什么症状,怎么去帮助患者尽快地适应这种新的解剖畸形 。
随着微创手术的流行,手术创口变小,病人手术后住院的时间越来越短 。广东省中医院术后调养门诊的刘明医生介绍,现在外科择期手术的平均住院日也就是5-7天 。一个肠癌术后患者原来要住院一个月,现在住个7-10天即可出院 。出院后如何调养,成为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刚需” 。
有术后调养需要的患者回到医院,往往面临着“不知该挂哪个科的号”的困惑,就诊方向不明 。对于一个医生来讲,一个手术成功结束以后,这个阶段就告一段落 。术科医生往往没有精力去关注病人的术后,导致患者在术后没有一个明确的就诊导向,从而得不到连续性的就诊 。很多医患矛盾也源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