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桂花树的种植技术:桂花树常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种植】桂花树的种植技术:桂花树常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木樨叶斑病是木樨叶片上各类雀斑病的总称 , 如褐斑病、枯斑病、炭疽病等 , 惹起晚期落叶、减弱植株发展势、影响观赏价值 , 同时下降木樨产量 , 形成经济损失 。
木樨褐斑病症状
受益叶片早期呈现褪绿小黄斑 , 逐步扩大为近圆形病斑 , 或因受叶脉限定而构成不规则形病斑 。 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 , 核心有一黄色晕圈 , 直径2~10mm 。 病部前期着生有玄色霉状物 ,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 木樨褐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尾孢属 。 子座褐色 , 近圆形;分生孢子梗成束着生其上 , 淡橄榄色 , 无分枝 , 少有横隔;分生孢子倒棒形 , 近无色至淡橄榄色 , 直或微曲折 , 巨细15~58×2.8~3.7μm 。 病害在4~10月均有发作 , 老叶比嫩叶病发严峻 。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 , 为翌年初侵染源 。 在适合的温、湿度前提下 , 病部发生分生孢子 , 随气流和水滴传到安康叶片上 , 惹起侵染 。
木樨枯斑病症状
病菌多从叶尖、叶缘侵入 , 初为淡褐色小雀斑 , 当前逐步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病斑 , 严峻时几个病斑相互连接构成大枯斑 , 使全叶枯槁达1/3~1/2 。 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 , 边沿为光鲜的红褐色 , 偶然卷曲脆裂 。 前期病部发生很多玄色小点粒 ,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 木樨枯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 。 分生孢子器近球形 , 有孔口 , 直径100~150μm;分生孢子长圆形至近梭形 , 无色、单胞 , 巨细6.0~9.5×1.8~2.5μm 。 病菌发育温度10~33℃ , 最适为27℃ 。 病害多发作在7~11月 ,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 , 分生孢子由风雨传达 。 在低温和高湿、透风不良的情况及植株长势健康时 , 病发严峻 。
木樨炭疽病症状
受益叶片早期呈现褪绿小雀斑 , 逐渐扩展构成圆形、半圆形或长圆形病斑 。 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 , 边沿有红褐色环圈 。 前期病部发生很多玄色小点粒 ,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 湿润时病部呈现淡桃红色的黏胞子团 。 木樨炭疽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 。 分生孢子盘褐色或玄色 , 直径100~300μm , 盘上长有数根刚毛;分生孢子梗圆筒形 , 巨细12~21×4~51μm;分生孢子圆筒形 , 生于叶片表皮下 , 成熟后打破表皮 , 巨细11~18×4~6μm 。 病害4~6月发作较严峻 ,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 , 由风雨传达 。
防治办法
1.增加侵染起原 盆栽的木樨应实时摘除病叶 , 春季完全打扫病落叶 , 会合销毁 , 以增加或祛除初侵染源;宿疾区的苗木出圃时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消毒 。
2.园林手艺办法 增强种植治理 , 切忌泥土积水 , 增施腐殖质肥和钾肥 , 合理密植 , 坚持透风透光 , 以进步植株抗病力 , 节制病害的发作 。
3.药剂防治 病发早期实时用药 。 褐斑病可用1∶2∶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50%苯来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枯斑病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4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 。 药剂要瓜代运用 , 延续防治2~3次 , 结果较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