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精神文化的是什么 精神文化包括什么方面

精神文化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 。 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 , 各地应注重铸精神文化之魂 , 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引领乡村精神文化建设 , 切实做到“传播”的鲜活化、本土化、大众化 。
以“传播”的鲜活化引领精神文化建设 。 坚持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两微”、户外广告设施等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同时注重创新 , 活化“传播”方式 , 引导广大村民对“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准则”形成理性认知 。 一是创设“特色墙” ,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 。 围绕“乡村环境美、生态美、人文美有机统一”的目标 , 在村庄显眼位置开辟“文化宣传墙” , 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礼仪风尚、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内容上墙宣传 , 营造核心价值观举目可见、举足可观的宣传格局 。 二是开展“微”宣传 ,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微”不至 。 一方面针对不同受众群体 , 实施行之有效的微宣传 。 针对互联网、智能手机走进农村的新变化 , 打造“微”宣传平台 , 通过建立公众号、微信群 ,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宣传 。 三是设立“大讲堂” ,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 以“礼仪”“诚信”“和睦”“友善”为核心 , 聘请乡村退休教师和文化人士为村民作家风、道德方面的辅导报告 , 约请乡村的道德模范作先进事迹报告 , 邀请知名乡友谈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 从而形成“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良好舆论宣传氛围 。
以“传播”的本土化引领精神文化建设 。 一是融入地域文化 。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本土文化 , 打造本土化传播品牌 , 增进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认同和情感认同 , 激活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树立文明风尚的内生动力 。 二是融入家训文化 。 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主题活动 , 助力村民深化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涵的理解 , 推动形成“孝当先、和为贵、勤耕读、崇廉洁”的淳朴民风 , 架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信赖的桥梁 。 三是融入红色文化 。 利用重要红色文化资源 , 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景区 , 组织开展革命文物专题展览、文化宣讲活动 , 发扬红色传统 , 增强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度和认同度 。
以“传播”的大众化引领精神文化建设 。 一是干部带头 。 乡村干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者、主要推动者、坚定实践者 , 乡村干部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 , 激发村民的积极性 , 形成群策群力的发展合力 。 二是典型示范 。 开展评选表彰活动 , 推出一批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 。 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学习宣传活动 , 引发村民思想共鸣和认同 。 三是重点带动 。 立足乡村实际 , 积极打造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 , 常态长效推进志愿服务 , 着力提升广大村民文明素养 , 使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属于精神文化的是什么 精神文化包括什么方面】

属于精神文化的是什么 精神文化包括什么方面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