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和家族的区别( 二 )


合姓同宗不同祖
合姓同宗不同祖 。 比如“刘傅氏” , 即当初傅氏一支远迁他乡时 , 同迁徙的乡亲中 , 有刘姓人家 。 当途中傅氏家长因病故去后 , 傅氏孤儿寡母几乎无法赶路 , 也不能中途落脚定居 , 这时 , 善良的刘姓人家就承担起他们的命运 。 傅氏接宗子还没有成人 , 母亲也故去了 , 于是刘姓人家就视其为己出 , 培养成人 。 为了这份恩情 , 傅氏接宗子 , 将傅刘合姓 , 并让后代传承至今 。
同姓同宗不同祖
同姓认承同宗不同祖 。 这种情况最多 , 就是本地已经有同姓人家 , 却不知自家根源 , 后迁徙来的同姓却有家谱可溯源 , 两族关系和睦 , 本地同姓便认承后来同姓为同宗 , 也有的认承为同祖 。
宗族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祠堂(宗祠);
记录宗族历史的主要资料为族谱(家谱);
宗族之间由于矛盾引发的冲突 , 称为宗族冲突(宗族械斗);
宗族居住群落具有防御功能 。 福建民居土楼即为典型的家族聚居建筑 , 一座土楼可以居住数十户到上百户家族成员 。
中国大陆地区在1960年代以前的经济欠发达时代 , 农村地区的村落 , 多为一个姓氏为主集中居住 , 大的宗族居住地形成村庄或集镇 , 很多地名源自宗族聚落 , 如北方地区的王家庄、赵家庄、李家庄 , 南方的张村(张家村)、王村(王家村)等等类似地名 , 均已宗族姓氏形成的地名 , 大陆1980年代拍摄的电影芙蓉镇即在湘西永顺县王村镇拍摄的 。 2000年代 , 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地区、山区 , 仍旧存在以宗族聚居为主的村落 。
家族 , 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 , 通常有几代人 。 语出《管子·小匡》:“公修公族 , 家修家族 。 使相连以事 , 相及以禄 。 ”是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后代世代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 。 如王氏家族、姚氏家族、李氏家族、刘氏家族、赵氏家族、陈氏家族、沈氏家族、胡氏家族 。
史上最著名的十二大家族:
一、陇西李氏
中国历史上 , 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 , ”言李者称陇西” 。
陇西李氏 , 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 古时陇西亦称陇右 , 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西部地区(陇山 , 即六盘山 , 六盘山以西称为陇西 , 以东为陇东) 。 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 , 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 , 世为理官 , 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 。 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 , 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守 , 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 , 封陇西侯 。 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 。
魏晋时期 , 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 , 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 。 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 , 门第高华 , 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 , 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 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 。 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 , 建立唐朝 , 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 。
后世李氏多自称出自陇西 , 有许多只是附会 。
二、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 , 其影响仅次于陇西李 , 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 。
赵郡李氏 , 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 , 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 。 李牧是战国时名将 , 为赵国丞相 , 封武安君 , 始居赵郡柏人(今邢台隆尧) , 是东汉以来山东望族 , 历经魏晋南北朝 , 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 , 赵郡李氏史载人物尤多 , 各盛家风 , 世言高华 , 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 , 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