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和家族的区别

氏族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 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 其主要特征是:靠血缘纽带维系;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 , 成员共同劳动 , 平均分配产品;公共事务由选举出的氏族长管理 , 重大问题(血亲复仇、收容养子等)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 。 在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 , 形成氏族共同的语言、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 。 几个氏族可以联合为部落;氏族人口繁殖后 , 可以分化为多个氏族;氏族人口锐减后 , 也可能并入、依附其他氏族 。
在氏族中 , 婚姻有一定的规定 。 早期是氏族内婚配 , 但禁止长辈与晚辈通婚 , 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 , 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婚配;后期则是氏族间联姻 , 也可能有抢亲 。 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 , 集体劳动 , 平均分配 , 财产共享 。 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 , 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 。
氏族经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 。 母权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早期群婚制的必然产物 。 在这种制度下 , 人们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 , 只知道孩子的母亲;妇女经营农业 , 管理家务 , 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 她们在氏族中居于支配地位 , 世系按母系计算 , 财物归母系血缘亲族继承 。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群婚制向对偶婚制的过渡 , 男子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 , 人们可以确切知道孩子的父亲 , 世系改按父系计算 , 财物改由父系血缘亲族继承 , 男子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 , 母权制遂被父权制所代替 。

氏族和家族的区别

文章插图

宗族 , 指同宗同族的人 。 “族” , 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 , 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称“宗子”或“族长”) , 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 , 这是宗族的主线 。 主线旁有若干支线 , 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 。 族内有家 , 因此族又是家庭的联合体 。 家之父受制于族之宗子 , 即所谓“父 , 至尊也” , “大宗 , 尊之统也” 。 宗族是一单系结构 , 其世系是按男姓而非由男女两姓共同排列的 。 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 , 如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 。
文明社会伊始 , 面对严酷的自然及社会的生存斗争 , 家族只能以较小的规模存在 , 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子、孙逐渐脱离父族另立宗族 。 春秋战国以后 , 一个宗族所包含的人口往往可达几千;魏、晋、隋、唐时 , 个别豪门大姓甚至有上万人 。
中国姓氏宗族中 , 有这样的特例 , 就是异姓同宗不同祖 , 合姓同宗不同祖 , 同姓认承同宗不同祖 , 比如:
异姓同宗不同祖
异姓同宗不同祖 。 赖、罗 , 傅皆为黄帝子孙 , 原均聚居于河南地带 , 各因有功于国 , 封地赐爵 , 后世子孙为体念先世创造之不易 , 遂以封号为姓 。 然盛久必衰 , 势所必然 , 迨楚灵王崛起 , 先灭赖、继灭罗 , 后并傅、三姓受封土地自此消灭 , 惟自封地开姓以来 , 以迄被灭、为时已久 , 彼此姻亲关系 , 比比皆是 。 当赖被灭时 , 楚为恐赖人图谋复国 , 杀戮至惨 。 虽主国政之人赴湖续建流亡政府 , 但国家之成立 , 必须具有土地、人民、主权三要素 , 始能存在 , 赖氏复国之图 , 处此环境 , 实心有余 , 而力不足 , 日久遂告消灭 。 当楚灵王大肄残杀之时 , 因赖氏聚族而屠 , 相传已久 , 家室系累 , 无法随同迁移者甚多 , 为逃避杀戮 , 改依罗傅二姓者极另 。 其后罗国被灭 , 楚国杀戮如故 , 亦甚多改姓依附于赖、傅 , 傅氏被并、亦仍如此 。 迨局势底定 , 楚国虽停止杀戮 , 然已历时数代 , 子孙众多 , 混淆不清 , 均未再复姓 , 因是三姓遂相议不通遁姻 , 以表示同气连枝之意 , 是我赖、罗、傅自来即具有皿统关系 , 于此可见一斑 。 赖罗傅三姓在中国民族历史上各有其悠久之历史 , 故平日相见 , 均以“亲堂”互称 , 即可知三姓数千年来 , 即具有血统关系 , 与三国时刘关张之因一时情感结合 , 而为异姓结义金兰 , 截然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