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卿读书笔记( 二 )


按:身热口渴自汗为热,身重胸痞为湿,此热多湿少之证 。 胸痞也可少加厚朴 。
 
· 原文(三十九):“暑月热伤元气,其证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者,宜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味 。 ”
按:此系伤暑后津液被伤之证,脉必虚弱,欲绝,热必有太盛,否则须防收住邪气,误人性命 。
 
· 原文(四十):“暑月乘凉饮冷,阳气为阴寒所遏,皮肤蒸热,凛凛畏寒,头痛头重,自汗烦渴或腹痛吐泻者,宜香薷、厚朴、扁豆等味 。 ”
按:自汗应作无汗,否则不宜使用香薷发汗之品 。 腹痛吐泻系因饮冷所致,其病势也不宜太甚,否则服用此方会引起亡阳之患,注意!
 
· 原文(四十一):“湿热内滞太阴,郁久成为滞下,其证胸痞腹痛,下坠窘迫,脓血稠粘,里结后重,脉软数者,宜厚朴、黄芩、神曲、广皮、木香、槟榔、柴胡、煨葛根、银花炭、荆芥炭等味 。 ”
按:痢疾开始兼表热者,柴、葛为最好的药品,往往表证一解,痢疾告愈者不胜枚举 。 而痢疾后期,阴虚有热之证或没有表证之痢疾则蛮升无益 。 又,银花生用重用非常有效,予根据寿甫之说用之已久,但炭剂并无尝试过,不知效果如何 。 芍药对湿热正盛之时可放胆用之,不必顾虑,这是毫无流弊的 。
 
· 原文(四十二):“痢久伤阳,脉虚滑脱者,治宜补气固脱 。 方用真人养脏汤 。 ”
按:此证日久滑脱,大多数宜补气不宜补阳,因为此证阳虚寒证较少,热证较多,非真正有寒证,热性药不宜轻用 。


· 原文(四十四): “暑湿内袭,腹痛吐利,胸痞脉缓者,湿浊内阻太阴,宜缩脾饮 。 ”
按:汪氏脉缓宜温之说不够确当,当从全面体会方能无误 。
 
· 原文(四十五):“暑月饮冷过多,寒湿内留,其证上吐下泻,水谷不分,肢冷脉伏,治宜温热之剂,调脾胃利气散寒,方用大顺散 。 ”
按:仲景理中汤可作参考,但须注意确如其分,因为夏月寒湿之证,温补太过,往往转为痢疾 。
 
· 原文(四十六):“湿邪伤脾,寒邪伤肾,虚阳外越,其证腹痛下利,胸痞烦躁,口渴,脉数大按之豁然而空,治宜热因寒用,即热约冷服,方用冷香饮子 。 ” 按:虚阳外越之旺必须根据孟英之辨证方法方能无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