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孕不育症 不孕症的治疗方法,不孕症怎么办,不孕症用药( 三 )


禁忌证:部分闭经和不排卵患者不宜用促性腺激素治疗 , 如卵巢早衰、高促乳素血症、伴有卵巢肿瘤者 。 卵巢对促性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 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先用雌激素或GnRH激动剂抑制促性腺激素 , 再用尿促性素(HMG)-GnRH治疗 , 偶有成功受孕的病例 。
由于目前我国多采用尿促性素(HMG)-绒促性素(HCG)序贯疗法 。 方法:自月经周期第5~6天起用药 , 开始时尿促性素(HMG) 1支/d , 一周后若宫颈黏液评分和B超显示卵泡大小无反应 , 则改为2支/d , 如1周后无效再增为3支/d直至颈黏液评分 8分和B超显示最大卵泡直径 18mm时 , 表示卵泡成熟为止 , 再改肌注绒促性素(HCG )10000U , 共2天 , 第3天剂量改为5000U 。 亦有主张第1天用绒促性素(HCG )10000U , 第2天用5000U , 以诱发排卵和改善黄体功能 。 如3周后尿促性素(HMG)总量已达42支 , 卵巢仍无反应 , 表示卵巢中缺乏卵泡或卵巢对促性腺激素不反应 , 无需用药 。
治疗效果:国内报道排卵率为99% , 妊娠率为50% 。
并发症:
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②多胎妊娠 。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ptropin , HCG)从孕妇尿液中提取的促性腺激素 , 疗效可靠 。
制剂剂量:每支有500U、1000U、2000U、3000U、5000U、10000U多种 。 一般认为诱发排卵最低有效剂量为3000U , 绒促性素(HCG)3000~5000U诱发排卵后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生率达80% , 绒促性素(HCG) 10000U既可以诱发排卵 , 又可以保持黄体功能 。 国内常用剂量为第1天用绒促性素(HCG )10000U , 第2天 , 绒促性素(HCG )5000U , 共15000U , 可以诱发排卵 , 又可以保持黄体功能 , 可以减少流产率 。
时机:国内多采用宫颈黏液评分 8分和B超观察卵泡成熟即直径 18mm时 , 作为诱发排卵的指征 , 效果良好 。
单独使用:适用于垂体-卵巢功能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高促乳素血症溴隐亭治疗后有月经而无排卵者 。 卵泡接近成熟时 , 给予绒促性素(HCG)3000~5000U , 每天肌注1次 , 连用2~3天 。
联合运用:尿促性素(HMG)-绒促性素(HCG)联合治疗 , 先用尿促性素(HMG)促使卵泡成熟 , 继而用绒促性素(HCG)诱发排卵;氯米芬(克罗米酚)-绒促性素(HCG)联合 , 在估计卵泡成熟后加用绒促性素(HCG) , 模拟LH峰以诱发排卵 , 用绒促性素(HCG)5000~10000U , 1次肌注 , 也可以2~3天用药;氯米芬(克罗米酚)-尿促性素(HMG)-绒促性素(HCG)联合 , 自月经周期第5天起用氯米芬(克罗米酚)50~100mg/d , 而后相继用尿促性素(HMG)和绒促性素(HCG) , 此方法优点为节省1/3~1/2的尿促性素(HMG)的用量 。
F.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p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 GnRH)以前称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或LRH)近几年又有了长效和强效Gn-RH-激动剂(GnRH-agonist , GnRH-a)提供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下丘脑性无排卵或闭经 。 这类病例的特点是:闭经或无排卵1年以上;孕激素试验阴性;第二性征正常或略差;PRL值正常 , FSH、LH值低或正常低限水平;对氯米芬(克罗米酚)试验(100~150mg/d , 共5天)无反应;垂体兴奋试验阳性 。
此外GnRH亦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Kallman综合征、精神性厌食症等 。
用药方法:单次非脉冲式和脉冲式 。
单次非脉冲式:对卵泡能自然成熟或用尿促性素(HMG)后卵泡成熟的病例 , 用GnRH 50~100 g肌注或静脉注射 , 诱发LH峰和排卵 。
脉冲式:现多用微型泵、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 脉冲频率以60~120min为宜 , 每次脉冲用药量3.4~20 g , 用药后周期排卵率为85%~100% , 妊娠率为33%~80% 。
注意事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