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孕不育症 不孕症的治疗方法,不孕症怎么办,不孕症用药( 七 )


【用法】水煎服 , 每日1剂 , 日服3次 。
【出处】韩百灵方 。
(三)
【辨证】阴少精亏 , 肾亏血虚 。
【治法】补肾养血 。
【方名】养精种玉汤 。
【组成】大熟地(九蒸)30克 , 当归(酒洗)15克 , 白芍(酒炒)15克 , 山萸肉(蒸熟)15克 。
【用法】水煎服 , 3个月有效 。
【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 。
(四)
【辨证】肝郁气滞 。
【治法】解肝脾心肾四经之郁 , 开胞胎之门 。
【方名】开郁种玉汤 。
【组成】酒炒白芍30克 , 酒炒香附9克 , 酒洗丹皮9克 , 茯苓(去皮)9克 , 酒洗当归150克 , 土炒白术150克 , 花粉6克 。
【用法】水煎服 。
【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 。
(五)
【辨证】肾气(阳)不足 。
【治法】补肾气 , 兼补脾胃 。
【方名】并提汤 。
【组成】大熟地30克 , 巴戟30克(盐水浸) , 土炒白术30克 , 人参15克 , 生黄芪15克 , 山萸肉9克 , 枸杞子6克 , 柴胡1.5克 。
【用法】水煎服 , 每日1剂 , 日服2次 。
【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 。
(六)
【辨证】阴阳两虚 。
【治法】补益肾气 。
【方名】补肾种子方 。
【组成】枸杞子12克 , 菟丝子12克 , 五味子12克 , 覆盆子12克 , 车前子12克 , 益智仁12克 , 乌药12克 , 炙龟板12克 。
【用法】水煎服 , 每日1剂 , 日服2次 。
【出处】《妇产科学》 。
穴位疗法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子宫、中极 。
配穴:根据临床分型辨证取穴 , 共分三型 。 肾虚型加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然谷、三阴交、血海、照海;肝郁型加三阴交、照海、血海、太冲;痰湿型加脾俞、胞宫、曲骨、商丘、丰隆、关元、足三里、中脘 。
(二)治法
均用毫针刺法 , 在月经干净后进行治疗 , 每天一次 , 进针得气后肾虚型用补 , 肝郁型和痰湿型均用泻法 。 连续针刺15次为一疗程 。 并配合中药汤剂内服 。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治疗一疗程怀孕并生育者;有效:怀孕后因故流产未能生育者;无效:症状及体征同治疗前 。
共治疗314例 , 结果显效207例 , 占65.92%;有效86例 , 占27.39%;无效21例 , 占6.69% 。 总有效率为93.31% 。
电针
(一)取穴
主穴:三阴交、中极、子宫、关元 。
配穴:大赫、血海、地机、足三里 。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2~3穴 , 配穴1~2穴 。 于两次月经中间连针3天 , 或在月经周期第12至14天开始(闭经者 , 在气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完毕后1个月) , 亦为每日1次 , 连针3天 。 进针后 , 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 用中等强度刺激半分钟 , 腹部穴要求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 。 即通以电针仪 , 连续波 , 频率为60~120/分;或用疏密波 , 频率为16~18次 。 电流强度小于5毫安 , 或以病人感舒适为度 。 留针1小时 。 以电针2~7个周期为一疗程 。 如效不显 , 再继续下一疗程 。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关元、子宫、秩边、水道 。
配穴:内分泌、卵巢、肾上腺、缘中、三焦(耳穴) 。
子宫穴位置:脐下4寸旁开3寸 。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 , 每次选2~3穴 , 酌加配穴 。 其中耳穴 , 采用埋针法 , 每周2次 , 每次1侧穴 。 在初诊时用腹部穴 , 二诊时用背部穴 , 可交替运用 。 体针于施手法后接通脉冲电针仪 , 频率为60次/分 , 电流强度以可耐受为度 , 通电时间据症情5~20分钟不等 。 开始每日1次 , 连续3次后 , 可改为每周2~3次 , 10~12次为一疗程 , 疗程间隔5~7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