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武术中的精气神元江 中华武术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一种生活方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中华从人类
最初的生存斗争、防身自卫、保家卫国到健身娱乐、陶冶情操、延年益寿,已
经发展成为渗透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生产生活之中的、中国独有的、可以独
立出体育的范围.同时涵盖技术、思想、文化 。 生活方式的一种身体运动 。
中华是一种生活方式
〕曹司雨
一、中华武术的终身性
与持久性
纵观世界所有体育项
目,包括风靡世界的竞技体
育运动,没有一个项目可以
和中华武术的时间性相比 。
因为,这些体育项目都有其
时间的阶段性,可长可短,最
终会因为生活或身体的改变
而发生改变 。 而中华武术本
身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始终伴随人的一生 。
国人也把武术称为功
夫,顾名思义,:首先它
是武功,武术的别称,引申为
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的某一项
技能 。 其次谓作事所费的精
力和时间 。 由此可见,功夫是
时间的积累,是练出来的 。 练
习功夫要耐得住寂寞,冬练
三九,夏练三伏,一年四季
365天,天天练习 。
斐誉中外的寺武术
功夫,我们在影视传媒中除
了欣赏那出神入化传奇中国
功夫外,更多的是看到他们
习武的日常生活 。 在他们习
武的大殿内,由于几代武僧
的练功,千佛殿地面都留下
深深的脚窝 。
少林寺还俗武僧释永汉
回忆说;”每天3时起床,先
跑步到少林寺后山,来回跑
几趟,身体活动开了,就找一
个安静的地方练功夫 。 “释永
汉说,练功首先要出“三层
汗”,第一层叫“慌汗”,第二
层叫“粘汗”,第三层叫“凉
汗” 。 “慌汗”就是刚练功时出
的汗,没有用;练到第二层
“粘汗”时才渐人佳境;第三
层练功练到身上出的似汗不
是汗,似油不是油,这叫“凉
汗” 。 到了这种境界才叫“功
夫”,有了功夫才可以“睡
觉” 。 那时候一般和尚睡觉是
大通铺,护院僧睡的床是“椿
凳子”,也就比现在的板凳宽
一些,大约40厘米宽,好像
是量着身体做的“床”,一翻
身就会掉下去 。
练“一指禅”的少林武僧
释理亮,和师兄弟们一样,每
天凌晨4:30起床,晚上10点
准时睡觉 。 平日里除了每天必
做的早晚功课,主要就是练
武,有时看看书、写写毛笔字 。
对于少林寺武僧而言,武
术已绝不仅仅是个生活的组
成,而意味着生活的全部 。
在的创始人陈王
廷眼中,武术也是其生活的
一部分 。 “忙来时耕田、闲来
时造拳 。 ”陈王廷给我们描述
的正是一幅让今人遐想翩翩
的田园山水图画,武术在这
其中,已不再具有其技击中
的冷若冰霜的杀气,而充满
着生活中的温情与婉约 。
如果没有众多的武术家
将武术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
部分,武术的文化与技术都
很难会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
地步 。 在这里,武术就成为这
些武术家生活的全部 。 一个
个武术大师终其一生,皓首
求武,不断追求着武术技艺
的进步与道德的规范 。
武术运动在中国有着广
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锻炼
身体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 。
特别是和一些武术健
身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喜爱,世界上有着数以百
万计的习练者,他们从中享
受到的了健康和乐趣,许多
人已把武术作为终身的运动
和生活方式 。
二、中华武术的生活观
传统武术是综合了多种
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生活方
式,一个真正得到传授的弟
子,基本要学的不光是那些
刀枪棍棒,还要学习药物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