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一堂课,姚小玲如何讲好一堂课心得( 六 )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目标的预设, 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惠”, 都要着眼于“高效” 。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学生各自已有的经验和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展开 。 整个过程中, 大家都有事情干, 通过教师的教学, 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 从这个意义上, 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3)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 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 有互动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既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状态生成, 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
(好课鲜活)一堂课, 相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单位来说, 肯定有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规定性 。 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 使得课前预设的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 。 然而, 课堂的价值和魅力远不止于此 。 因为, 一堂课不应也无法完全是预设内容的再现 。 课堂上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 有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 有思维的碰撞, 有心灵的沟通, 有智慧的启迪 。 这样的课上, 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 却有着更多的变数, 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 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 。 就在这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砥砺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新的问题显露, 新的认知矛盾产生, 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 。 在这样的课上, 学生自然会既有计划内的收获, 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 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
哪怕部长听课, 也要“目中无人”
(4)常态性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 一旦开课, 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 教师课前很辛苦, 学生很兴奋, 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 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 当然, 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 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 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 最后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
(好课本色)在叶澜教授看来, 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 。 因此, 她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 哪怕是部长、市长, 你都要旁若无人, 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 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 要“目无他人” 。 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 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 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 然后才能上的课 。 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
那么“为什么教”?为孩子的发展而教, 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 为若干家庭的希望不致破灭而教, 当然, 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 。
基于以上的认识, “好课”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 。 似清水芙蓉, 质朴无华;拒绝花拳秀腿, 无须标新立异 。 不要刻意求新, 不要一味求活, 首先要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 认知水平, 发展需求)出发, 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 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 。 有人听课或无人听课, 提前通知听课或推门听课, 你的课该怎样上, 就应怎样上 。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5)有待完善
课不能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 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 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 然后做大量的准备, 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 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

推荐阅读